昨天是個一打二的週末,帶小孩去餐廳用餐時,忽然聽到不遠處的商場玻璃門外,有小孩的尖叫哭鬧聲,還有更大聲的媽媽崩潰怒吼。
那是一個人很少的出口,商場外其實沒什麼人,可以想見媽媽已經是忍到帶他出去才抓狂。但由於我們的餐廳就在出口旁,所有排隊的人龍,以及像我們坐在靠外側的人,還是都看得到聽得到,於是所有人都在側目看發生了什麼事。
小男孩和依依目測年紀差不多,三四歲左右,尖叫跺腳大哭,媽媽看得出來已經理智斷線,不停把背包裡所有物品掏出來,一樣一樣往地上摔,最後把外套往孩子身上摔,歇斯底里已聽不出來在喊些什麼。
怎麼看就是一個情緒空白的媽媽被激怒以後的兩倍爆炸,那是我多麼熟悉的曾經。
所有在探頭的家長看起來表情都很複雜,尤其媽媽們幾乎都是帶著揪心的表情,隔壁桌的媽媽不停站起來往外看狀況,一臉擔心,我猜想每個媽媽在那時,一定都在回想自己也曾經有過的那一刻。
明明知道自己不該發脾氣,應該要好好溝通講理,但累了一天忍了一天,最後還是被一根稻草壓垮,那可能是件微不足道的小事,但偏偏就讓理智斷了線。
邊哭邊罵著自己也不知道在說些什麼的話,甚至可能還動了手,心裡一邊跟自己說好了快停下來,但卻完全沒辦法克制怒氣,爆發後又帶著巨大的自責,覺得自己是個很壞很差勁的媽媽....
想起人類圖 12 月底會開的教養課程,之前不知為何完全沒有回應,在昨天那一刻忽然好想報名,但當然是早就額滿了,只好等看有沒有下一次了。
今天跟我尪說了此事,他說那媽媽是肖 A 嗎,我說哎你真是什麼都不懂。
-
每一個曾經自責的媽媽,都先原諒自己,好嗎?我們都做得夠好了,遠遠超過妳自己能夠理解與想像。
在妳辨識出怒氣即將飆昇的那一刻,請一定一定先離開現場,冷靜下來,讓彼此的能量場不要交互影響。尤其如果妳或孩子其中之一是空白的情緒中心,更務必如此,以免彼此的情緒倍數疊加。
請告訴自己,妳已經很好夠好了,妳做了這麼多,出自於愛,真不容易,請不要再責怪自己,妳也是深深地受傷了。
沒有錯,在那一刻彼此都受到了傷害,但這一切都能夠修補,只要我們能夠覺察自己,事情一定會慢慢往好的方向移動。
不要再讓自己陷入這種身心俱疲到一根稻草就會被壓垮的困境,這是最重要的覺察。
沒有什麼非做不可的事,如果妳太累了,就不必煮晚餐、帶出門玩、讀故事書、洗衣服....等等任何妳可以填入的所謂「該做的事」。
沒有什麼做了孩子就會終身十惡不赦的事,如果妳太累了,讓他們看一天電視、玩 ipad、在家無聊、不洗澡、很晚睡、外食、被嚕小吃糖果...都沒關係,妳可以填入任何所謂「不該做的事」。
想帶他們出門玩,只因為自己也開心;想煮飯給他們吃,只因為自己也想煮;想要親子共讀,只因為自己也享受那份親密。
在這之中,如果妳察覺到自己有任何「不得不」的勉強或奉獻心情,那麼就不要做,否則終究會累積成為一種怨懟,一種情緒勒索,像是:
- 我這麼累,為你們辛苦做牛做馬,可曾感謝過我?!(想想孤味裡的媽媽)
- 花大錢帶你來吃大餐/ 來這裡玩,卻抱怨東抱怨西,不知感恩!
- 我努力做這麼多,你們卻當成理所當然!
當把自己的需求與意願放在最前提時,妳就不會把來自他人的肯定或感謝(多麼浮動的期待),當成肯定自己的來源。
比如說,今天如果我的出發點是想著,啊這家餐廳很好吃很有名,帶孩子們去嚐嚐,他們一定會好開心...這個行為的目的是「取悅孩子」,所以當他們抱怨不好吃的時候,你就容易感到被否定,進而感到憤怒。
但今天如果我是想著,啊好想吃這家有名的餐廳喔,順便帶孩子們去嚐嚐好了,這個行為的目的是「滿足自己」,所以當他們抱怨不好吃的時候,我只會說,喔真可惜,我覺得很好吃捏,下次再帶你去你想吃的囉~
感覺看看這之中的不同喔!
其實不只針對孩子,我認為這是放諸四海的所有準則,親密關係也好、家人相處也好,請都盡量把自己列為優先順序的第一位吧!
做起來不是那麼容易,因為我們都被太多「應該」所制約,但我想請大家都盡可能嚐試看看,一次兩次都好,漸漸妳會明白在自己與孩子之間找到了平衡之後,彼此都能夠輕鬆悠遊地給出愛,是多麼地自由 🙂
-
以下是幾支我在媽媽之路上,自己常用的巴赫花精,也推薦給所有媽媽們~
#櫻桃李 幫助有效解放壓抑的怒氣,讓情緒像氣球放氣般慢慢洩除,不像針一刺就爆炸。(這支超級好用,一打二的時候我一定喝這支)
#矢車菊 幫助妳不把太多責任往身上放,以自己的平衡為前提來照顧孩子。
#鳳仙花 幫助妳不急不趕,不再不耐煩,行程裡落了一兩件事也沒關係。
-
但我家老大已經逐漸進入前青春期了哈哈,我想媽媽的打怪之路又要進入新的一關,面對叛逆的青少年,我還能不能泰然自若呢,目前的感覺是,面對被青少年激怒的老爺,可能才是我真正的挑戰...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~~
#花精 #巴赫花精 #巴哈花精 #人類圖 #情緒中心 #空白情緒中心 #療癒 #自我覺察 #羅克西